1.液體能夠并確實全潤濕表面粗糙結構
親水表面 (θ_Y < 90°): 這是最常見且符合Wenzel模型的情況。由于液體對固體有強烈的親和力,它會自發地滲入并填滿所有的微觀孔洞和溝槽,從而自然達到Wenzel狀態。例如,水在粗糙的玻璃、金屬氧化物表面。多孔/纖維材料浸潤: 當一種液體(如墨水在紙張上、水在海綿上)依靠毛細作用力被主動吸入材料內部時,這個過程美地符合Wenzel狀態。
2.表面粗糙度較大且無尖銳突變
如果表面粗糙結構的開口較大、坡度較緩,液體從接觸到全浸潤的能壘很低,很容易達到穩定的Wenzel狀態。相反,具有“再入"或懸突結構(如同倒置的蘑菇)的表面則會阻礙液體滲透,利于形成Cassie狀態。
3.施加外部壓力或能量,迫使浸潤
即使對于疏水表面,如果施加足夠大的壓力(如將液滴壓在表面上、離心力、或液體以較高速度沖擊表面),也可以強制排除截留的空氣,使液體全浸潤粗糙結構,從而進入Wenzel狀態。這個過程往往是不可逆的。